《四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适用对象
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大专所有专业学生。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四史 |
课程代码:1211312001 |
学分:1 |
学时:16 |
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
授课对象:全体大一学生 |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
先修课程:无 |
后续课程: 无 |
三、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全日制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一门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程。本课程旨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好“四史”有利于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经验智慧,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四有”人才。
四、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以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建设的历史过程。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探索、建设的历史过程。
(3)了解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的历史过程。
(4)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全面认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够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自觉运用历史思维认识和考虑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培育群众史观,相信人人可为。
(2)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善于理性分析,以史为鉴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
(4)提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坚信历史发展过程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相结合,不畏一时艰险,勇往直前的素养。
五、课程内容设计
表1 教学项目设置一览表
序号 |
章节名称 |
教学目标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
学时 |
1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1.了解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践 3.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实践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4.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践及发展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
4 |
2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历程和意义 2.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谱系,并自觉学习 3.掌握将革命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方法和能力 |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4.从革命精神谱系看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
4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
1.了解新中国的建立背景、发展历程 2.掌握新中国相比于以前的中国废除了什么,又建立了什么 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做到以史为鉴 |
1.新中国的“新”在何处 2.新中国的“破”与“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
4 |
4 |
改革开放史 |
1.了解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过程 2.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和成就 掌握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并自觉遵循 |
1.改革开放促发展 2.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就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和全面深化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
4 |
六、课程教学方法
《四史》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重要论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系统把握“四史”发展的逻辑主线、始终聚焦“四史”教育的主旨目标、努力讲透“四史”教育的主要问题。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程中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后成果检验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和课后成果检验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七、课程教学团队
表2课程教学团队分工表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主要职责 |
1 |
姚茂军 |
副教授 |
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课程团队的建设活动,编写课程建设规划、制定课程标准、推进诊改进程 |
2 |
徐善玉 |
副教授 |
制订课程改进举措,编写建设方案、修订课程标准。 |
3 |
黄小毅 |
讲师 |
参与课程建设、跟踪专业需求 |
4 |
刘波 |
助教 |
参与课程建设、跟踪专业需求 |
5 |
钟芳兰 |
助教 |
制订课程改进举措,编写建设方案、修订课程标准。 |
6 |
郑家勤 |
助教 |
收集分析和反馈质控点数据,为课程诊改提供数据参考。 |
八、课程教学条件
(1)采用课前调查、课上演讲、辩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2)依托教育部思政教育网站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料和学习材料,依托学习通教育平台讨论互动功能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3)利用校外红色教育校内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九、教材编写与选用
虽然目前关于《四史》四大板块的书籍很多,但暂时无国家统编整体性教材。因此,本课程团队参考已经面世的《四史》的相关书籍,组织老师撰写了课程教学资料,制作了8个专题课件及其讲稿,制作了相关视频。本课程的教材建设主要集中在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习题库的建设上,具体有以下几点:
(1)编写文本资源:任务单、试题库、电子教案等;
(2)积累并保存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
(3)制作音频和视频素材。
(4)建立短视频库
(4)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
十、课程考核
表3 课程考核表
序号 |
考核类型 |
考核方式 |
成绩占比 |
1 |
现场考核 |
展示汇报 |
占20 % |
2 |
成 果 |
论文 |
占20 % |
3 |
试卷(开卷) |
在线考试 |
占40 % |
4 |
平时表现 |
出勤、课堂表现及其他 |
占20 % |
合计 |
100% |
十一、附录
(一)参考书目
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2.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3.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
4.本书编写组:《改革开放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二)网络资源
1.上海市图书馆学会新媒体阅读推广委员会、信息资源组织专业委员会联合特别策划推出的“'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2.共产党员网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
(三)在线资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资源库:
http://sczyszb.fanya.chaoxing.com/portal
(四)参考标准
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