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思政动态 | 理论热点 | 党建之窗 | 师资队伍 | 工会工作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课程设置 |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为加强教研室这一基本教学单元建设,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11月18日下午,...【详细】

部门电话:0825-2290602
部门地址: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厚德楼101室
联系QQ:  328710386
联系邮箱:328710386@qq.com   

教学科研
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2010-03-24     (点击: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全院学生的一门必修课,3学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网络课堂自学12学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模块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2、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安排在周内正常行课时间,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体现全员参与思想,由各班辅导员负责,网络教学部分由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自学。  

四、教学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从新生一入学到毕业,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训练方法,各模块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根据各模块的特点,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不同专业教师主讲。  

序号  

训练模块  

训练项目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网络学时  

一  

职业意识  

职业、职业意识、职业意识的培养  

2  

1  

二  

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2  

1  

1  

三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2  

1  

1  

四  

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条件、和方法  

4  

2  

1  

五  

就业形势与政策  

就业形势、法规、政策、制度  

2  

1  

1  

六  

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及正确就业观的确立  

2  

1  

七  

就业技能  

就业途径、信息,求职材料的准备,笔试、面试,择业心理及调试,角色转换  

4  

4  

2  

八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及创业法规  

2  

1  

九  

创业准备  

创业知识、能力,方式、项目,创业计划书  

2  

1  

1  

十  

创业实践  

创业实施,创业风险与防范  

2  

2  

2  

六、内容与要求

本门课程内容共分10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职业意识

(一)教学训练项目

职业、职业意识、职业意识的培养  

(二)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职业状况,提高对培养职业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领会与掌握职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职业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内容

1、职业含义与特点  

2、职业分类  

3、职业发展  

4、职业与个体生活的关系  

5、职业意识的含义  

6、职业意识的特征  

7、职业意识的意义  

8、职业意识培养的三重关系  

9、职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原则  

10、职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职业意识的培养原则和方法。  

模块二、职业素质

(一)教学训练项目

职业素质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目标

了解职业素质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掌握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方法与途径,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三)内容

1、职业素质的含义  

2、职业素质的特征  

3、职业素质与就业的关系  

4、培养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5、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模块三:职业能力

(一)教学训练项目

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基本内容,掌握根据职业能力做出正确职业定位的方法,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三)内容

1、职业能力的含义  

2、职业能力的特征  

3、职业能力的内容  

4、职业定位  

5、职业能力测评  

6、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职业能力测评,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模块四:职业规划

(一)教学训练项目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条件、和方法  

(二)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的内涵、发展历史及有关理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特点及原则;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了解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启发学生思考应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  

(三)内容

1、职业生涯的基本内涵  

2、职业生涯的发展历史  

3、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4、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5、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6、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四)教学重难点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方法  

模块五: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教学训练项目

就业形势、法规、政策、制度  

(二)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及政策法规,了解当前我国人才需求状况和就业趋向,认清形势、客观定位;引导学生掌握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内容和签订程序,了解就业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增强自我权益保护意识。  

(三)内容

1、就业现状及形势简析  

2、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3、现代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4、《劳动合同法》简介  

5、《就业促进法》简介  

6、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法规  

7、社会保险法规  

8、就业政策  

9、就业制度  

(四)教学重难点

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模块六、就业观念

(一)教学训练项目

就业观念及正确就业观的确立  

(二)目标

大学时期是就业观念形成和完善的重要阶段。通过本章的教学,意在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性就业观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把握自身就业观的形成和培养方法,从而走出常见的就业观念误区,树立起正确和理性的就业观念,为成功就业垫定良好基础。  

(三)内容

1、就业观念的含义特性  

2、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  

3、就业观念的历史回顾  

4、错误就业观评析  

5、正确就业观念的价值意义  

6、正确就业观念的基本内涵  

7、正确就业观念的基本范畴  

(四)教学重难点

如何确立正确的就业观  

模块七、就业技能

(一)教学训练项目

就业途径、信息,求职材料的准备,笔试、面试,择业心理及调试,角色转换  

(二)目标

了解求职信息和基本途径,掌握求职材料的制作,笔试、面试的基本技能技巧,掌握并运用成功的求职方法,增强就业竞争力;了解择业心理特点,掌握职业适应技巧,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三)内容

1、高校学生就业的基本途径  

2、高校学生选择就业途径的基本原则  

3、就业信息的含义特点  

4、收集信息的原则  

5、收集信息的渠道方法  

6、求职信息的分析利用  

7、求职材料制作  

8、求职材料的制作要求  

9、笔试概述  

10、笔试技巧  

11、面试概述  

12、面试准备  

13、面试技巧  

14、保持良好择业心态的重要意义  

15、高校学生应具备的择业心理素质  

16、高校学生常见的择业就业心理障碍和矛盾心理  

17、心理调适方法  

18、转换概述  

19、转换的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重难点

求职材料制作,笔试技巧,面试技巧  

模块八、创业意识

(一)教学训练项目

创业意识及创业法规  

(二)目标

了解创业的定义,明确创业的意义,熟悉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创业意识的内涵和培养方法,逐步树立和增强创业意识。  

(三)内容

1、创业定义  

2、创业意义  

3、创业前景  

4、创业相关法律法规  

5、创业意识的内涵  

6、创业意识的作用  

7、创业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

创业意识的培养原则和方法。  

模块九、创业准备

(一)教学训练项目

创业知识、能力,方式、项目,创业计划书  

(二)目标

树立创业理念,了解创业知识和能力准备的基本要求;了解创业的基本方式,熟悉正确  

选择创业方式、行业和项目的原则及方法;掌握制定创业计划、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基本知识。  

(三)内容

1、创业知识  

2、创业能力  

3、创业方式的基本类型  

4、创业项目的市场分析  

5、创业方式的选择  

6、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7、创业计划书的作用  

8、创业计划书的基本要素  

9、创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  

10、创业计划书的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创业项目的市场分析及创业计划书的写作。  

模块十、创业实践

(一)教学训练项目

创业实施,创业风险与防范  

(二)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创办企业的基本条件、程序及相关要求;了解筹资融资,组建管理班子、规避和防范创业风险的方法和措施,深入实践、积累经验,以期实现成功创业。  

(三)内容

1、创业融资  

2、团队组建  

3、企业创办  

4、创业风险概述  

5、创业风险与防范  

6、高职学生创业的常见风险与对策  

(四)教学重难点

高职学生创业的常见风险与对策。  

七、考试

本课程采用分年度考核办法,每学年1学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自学分值按4:3:3的比列分配,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口试、行为表现评分等。  

上一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大纲
下一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大纲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Copyright 2015 Sichu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