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2023/ 2024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班级 22级全体学生
任课教师 马列教研室全体教师 编制日期 2023年8月30日
计划总学时数32 本学期实际学时数32 教研室主任(签名)刘华山
顺序 |
周次 |
授课主要内容(章节) |
学时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形式与手段 |
作业 |
备注 |
1 |
1
|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五、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
2 |
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
理论讲解 案例教学 多媒体教学 |
随堂测试 |
|
2 |
2 |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2 |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案例讲授 启发式教学 理论讲解 多媒体教学 |
课后思考 |
|
3
|
3 4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
4 |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什么革命基本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制胜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
视频教学 多媒体教学 探究式、启发式教学 线下+线上相结合 |
课前作业 |
|
注:第5周国庆 |
4 |
6 7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4 |
教学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深刻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的丰富内涵,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
案例解析 理论讲授 视频教学 多媒体教学 |
课前预习 |
|
5 |
8 9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4 |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案例解析 理论讲授 多媒体教学 |
课后总结 |
|
6 |
10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
2 |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
案例解析 理论讲授 多媒体教学 |
|
|
7 |
11 12 |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和精髓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4 |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难点: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如何理解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
案例解析 理论讲授 视频教学 多媒体教学 探究式、启发式教学 |
课后思考题 |
|
8 |
13
|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2 |
教学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案例解析 理论讲授 多媒体教学 |
课后思考题 |
|
9 |
14 |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2 |
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如何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
案例解析 理论讲授 视频教学 多媒体教学 |
课后思考题 |
|
10 |
15 |
实践教学 |
4 |
|
红色电影、现场教学等 |
心得体会 |
|
11 |
16 |
考试
|
2 |
考试 |
|
|
|
注:
1.“教学形式”指讲课、课堂讨论、习题课、现场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指传统的教学手段或是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进行教学;填写时细化到知识点(或节)。
2. 上面授课计划为理论课时,涵盖教育部规定的总课时三分之一的实践课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灵活地将理论课时转化为实践课时。